在就業市場中,隱隱約約存在著一個選才上的迷思:技職不如大學、私立不如國立、學士不如碩士?事實是如此嗎?學歷的弱勢,是否真的是社會新鮮人的求職絆腳石?又該如何從企業的角度,搬開個人求職路上的大石頭呢?
文/麥立心、蔡明珊
2006年10月 Cheers雜誌
「我們現在幾乎不收書面履歷,假設某個主管只要“國立大學“或是“碩士“,電腦系統一下子就可以掃出符合條件的履歷,」宏碁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游英基表示。
文化大學畢業的李同學或許就是一個因此而被掃地出門的例子。為了找工作,她考了托福、多益(TOEIC)測驗、上電腦補習班、還也考了一張PageMaker的證照,卻連一次面試的機會也沒有,在將近8個月的嘗試與挫敗後,她只好放棄,決定出國讀書。
便利的徵才軟體只是幫兇,像細胞分裂般不斷增生的大學,才是真正的禍首。10年來,拜大專院校數量暴增3倍,91學年度的大學院校已高達139家。10年來大專院校畢業生人數也暴增16萬,預估今年的大學畢業生,將有三十多萬人,職場競爭相當激烈。
《Cheers雜誌》延續歷年的傳統,針對《天下雜誌》1000大企業進行「企業最愛的大學生」問卷調查,調查內容包括今年企業的「人才招募計畫」、「兩岸人才比較」及「企業最愛的大學生、研究生」等調查。
根據調查,今年台灣的就業市場不像去年那般沈寂,景氣回轉,有60%的企業主,有招募社會新鮮人的計畫。
在調查中發現,有九成企業承認大學生的素質一年不如一年,應證了大學人數暴增的結果,品質並未相對提升。
學士、碩士命運大不同?
根據經建會今年初發表的《長期科技人力供需推估及因應對策》報告指出,這幾年來由於專科改制及學院升格,導致學士人力急速擴增。但是碩士卻炙手可熱。職場上的中級人力,已逐漸以學士為主要來源,高級人力則以碩士為核心來源。
即使同是科技相關科系畢業生,未來4年內,學士將會供過於求,碩士人才卻是供不應求。數據顯示,同樣是念資訊管理,大學畢業生每年將供過於求9千人以上,但碩士畢業生卻是處於供不應求的搶手狀態。
過去,我們只知道冷門科系和熱門科系之間的天差地遠;而現在,就業或升學的選擇,卻能讓一個年輕人的命運大不相同。
《Cheers雜誌》調查也有相同的結果。今年有41%的人資主管認為,當學士、碩士共同應徵同一職位,會優先考慮任用碩士,創連續3年調查的新高記錄,比例首度突破四成。
顯示高等教育政策大幅放寬大學錄取率之後,在就業市場開始發酵,學士學歷成為新弱勢,除了供過於求,企業也無法認定「學士」就是擁有能力的人才。
因為,明年大學錄取率將達110%,到時侯,每個高中生不論素質如何,都將有一張大學學歷。而當企業無法短時間從一缸子量多質差的大學生中,判斷出誰是人才,只好提高學歷門檻,造成台灣大學畢業生不斷繼續追求學歷的惡性循環。
勤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王金山表示,「現在打混的大學生太多了,」王金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明,學校、成績雖然不是唯一的標準,「但至少代表對課業認真負責的態度,在專業能力上也有一定的水準。」
學士素質逐漸低落
許多人資也表示,一般的行政工作仍以學士為主,但像研發的專業工作,傾向用碩士畢業生。游英基也承認,因為考量用人素質,現在產業界的人力結構中,也傾向調高碩士比例。
游英基表示,今年宏碁的人才調整計畫,就是大幅拉高碩士學歷的員工比例,至少會提高到20%
「以前我不會一直找碩士啊,因為學士就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了,」游英基說,現在大學生的素質和5年前差了一大截,高科技業用人的碩士比例會愈來愈高,實在是因為學士素質逐漸低落。
以金融業為例,富邦銀行人力資源室資深經理陳建勳表示,以前負責收款經辦的櫃台人員,都是用高中職畢業生,而現在,98%的櫃台助理專員都是大專以上學歷,而且起薪也只是2萬6千元。
若同樣是學商管財務,念到研究所就不一樣,陳建勳表示,一般來講,若是商管類研究所畢業,就有機會進入財務部門,薪水就是以4萬元起跳。
「真正需要專業的人才還是會找碩士畢業的,大學畢業生就要降格以求,」陳建勳認為,當愈來愈多碩士前來應徵,大學畢業生逐漸變成只能坐櫃台或做業務,累積工作經驗、或者靠優異的表現,等待轉換部門或跳槽的機會。
游英基也觀察到,以前徵業務助理、部門助理,找專科生就夠了,「現在都找大學的,他們也願意來做,因為他應徵別的工作都沒機會啊!」
就連在實力導向的廣告業,知名廣告公司中,唯一願意招考新鮮人的台灣電通,報考的門檻也是碩士。
當企業用人的學歷標準不斷調高,對大學畢業生來說,就業與升學之間,再也不能像過去,單純地以興趣做選擇。
經驗取勝,學歷當參考
相對於碩士,大學學歷已經變得平庸不堪;國立大學,私立大學、技職體系的畢業生,彼此的差距並不大。
企業選人是否在意學生的「血統」?問到企業是否會優先選擇國立、私立或技術學院的學生時,有六成四的企業回答三種學校都沒有差別,不會有誰輕誰重之別。
通常外商招募多半不拘科系或學士、碩士之別,像IBM(台灣國際商業機器)HSBC(香港上海匯豐銀行),台灣L’OREAL等公司都歡迎每位新鮮人。「只要對工作有passion(熱情)、嗅覺靈敏,能掌握市場流行,你唸什麼科系不是重點,」台灣L’OREAL化妝品香水事業部總經理應達偉(David Ennes)在台大徵才說明會上說道。
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都否定現今企業用人的迷思。他說,「過去台積電應徵畢業新鮮人的時候,看學校成績是錯的,因為看現在四、五十歲的人,他們對公司的貢獻,和當初他們的成績,相關度不大,你怎樣訓練他比較重要。」
因此64%的企業人資主管表示,大學學歷不是錄取的保障,主要是以能力取勝。
企業在評價哪一類的大學生,整體表現較佳時,三者各有優缺點,也各有擁護者。國立大學、私立大學、技職學院的學生成等比的差距,但私立及技職學院並非完全沒有機會。
國立大學生,專業強但抗壓性低
《Cheers雜誌》再將國立、私立、技術學院學生的工作態度及能力區分調查,企業普遍認為,國立大學的學生在「專業知識」、「具國際觀及外語能力」、及「創新思考」等方面,表現較優異。
喜歡徵用名校人才的企業觀點是,「念名校的有兩種人,一種比較聰明,一種比較認真,所以我們當然從裡面去挑人,」勤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王金山表示。現在就連傳統產業中的汽車業,也愈來愈有錄用國立名校畢業生的傾向。「當然國立、私立的我們都會找來面談,可是可能是找8個台大的、2個文化的,最後錄取的還是台大的,你能說這是學歷導向?這也是能力導向啊,」一位汽車業人資主管如此分析。
「我們並沒有刻意的刷掉私立大學的學生,」寶僑家品(P&G)客戶發展業務部協理蘇永瞬本身就畢業於淡江大學,但他也觀察到,在目前高度競爭的就業市場,「私立大學進入面試階段的確比較少,而且愈來愈少。」
但是,國立大學表現最差的工作態度與能力表現是,國立大學的學生「抗壓性」最低,其次「團隊合作」及「忠誠度」也不高。
在政大徵才博覽會上,某大金控人事處招募的主管就說,雖然自己也是台大畢業,但他覺得台大、政大的人有時不比私立學校的學生好用,「他們穩定性不高,做了一、兩年就凍未條,而且好高騖遠,不願做基層的工作。」
更有企業認為,「國立大學學生會讀書,但對於人生經驗通常很弱,溫室裡的花朵沒有大開大闔的性格,通常最適合作會計師、律師、金融業等專業性職業,倒不適合衝鋒陷陣,開闢江山。」
私立大學生可塑性高
私立大學方面,他們在「學習意願強、可塑性高」、「具溝通協調能力」及「具表達能力」等,受企業肯定。
佳能企業管理部主任李吉森說,像佳能裏比較多私立學校的學生,如淡江、輔大的學生,表達能力及靈活度就比較高,不同於一般只會唸書的國立大學學生。
以技術學院的學生來說,他們的「忠誠度高,能配合公司發展規劃」、「能團隊合作」及「學習意願強、可塑性高」。
台灣恩益禧公司(NEC)人力資源部部長江朝輝用「勤能補拙」來形容技職的學生,因為技職教育的涵養過程,就是培育技術人才進入社會後能立刻上手,他們多半不像國立大學的學生,會計劃出國深造,反而會專心待在企業,並勤於職場學習的機會。
此外,企業認為,技術學院與私立大學學生,在「國際觀及外語能力」、「創新思考」方面的表現就比較差;而技術學院在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上也較弱。緯創資通行政暨人力資源處處長呂財裕認為,這是結構上的問題,技術學院學生程度比其它學校差,是因為學校現有環境及教學水準的影響。
學歷不是絕對成績
其實,許多知名企業的CEO也都沒有名校背景。
像美商甲骨文(Oracle)總經理李紹唐沒有傲人的學歷,卻從小時候立下擔任外商總經理的目標,從淡江國貿系畢業後,他就特別針對外商投遞履歷。
為了進入科技人才的「訓練所」-IBM,李紹唐從最基層的行政專員做起,負責進出品貿易。李紹唐既沒出國念書、也沒拿過碩士,就憑著積極的企圖心,一路升上IBM委外事業群總經理,3年前,應甲骨文之邀擔任總經理,如願完成他的夢想。
成大蟬聯7年企業最愛大學生
一如往年,成大已蟬聯第七年「企業最愛的大學生」寶座,綜合排名獲1000大企業青睞;台大位居第二,依序排名為交大、清華、政大、台北科技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、淡江大學、中原大學、逢甲大學。
《Cheers雜誌》特地列上7年來排名前15名學校的排名,拉長歷史時間來看,除了成大、台大穩居第一、二名,第三名之後的起伏頗大,有些學校在企業心目中成長快速,有些學校逐漸掉落,值得學校深思。
就各行業別來看,服務業、高科技製造業、傳統製造業的第一名仍是成大。交大及清華位居高科技製造業第二、三名,也受企業喜愛。
豐藝電子人事行政部經理陳錦鋒,覺得清大、交大理工學校背景的學生,有科技人的特質,對研發有興趣,能在企業中待的比較久,穩定性較高;而在金融業來說,企業最歡迎政大的學生。
雖然企業普遍認為學生素質下降,但IBM軟體事業群協理盧全一卻不以為意,「這考驗主管是否有慧眼識英雄的能力,好的人才還是能被發掘」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人力資源部副總裁陶尊芷也認為,現在的學生的素質不是不好,而是價值觀改變了,他們比較重視自我,不會為了工作替公司賣命,而能不能留的住人才,也變成公司的一項考驗。
沒理由責備e世代的人生觀
寶僑家品協理蘇永瞬認為,由於現在全球資訊流通快速,大學生對知識探索的領域更廣,也更瞭解、更能體會語言的重要性,所以他觀察到這幾年面試中遇到的優秀大學生,不論在社團經驗、外語能力、專業能力,都比以前的大學生更強。
「現在的六、七年級畢業生不見得是素質低落,而是對工作的期望有所不同,」蘇永瞬分析,對四、五年級的企業主管來說,若新鮮人不能忍受煎熬、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,就很容易被貼上好高騖遠、素質不佳的標籤,「這不是誰對、誰錯的問題,沒理由去責備這些e世代的工作觀和人生觀。」
相反地,蘇永瞬鼓勵六、七年級新鮮人,工作觀的代溝可以留待時間來磨合,卻不必因此而誤認自己「素質低落」,因此喪失自信。
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也觀察,其實台灣的七年級生,正是有始以來父母最有錢、社會最開放、電腦和資訊最普及的一代,「他們的條件絕對贏過我這一代,但看法卻很悲觀。」
唯有有信心地看待自己,別人才會對你有信心,社會新鮮人。
--
八成企業 認為碩士表現沒比大學生好
Career 就業情報 張志誠報導 2010/4/15
自由時報報導,高學歷已成為台灣職場的基本門檻,許多大學生也相信碩士比學士容易找工作,選擇繼續唸研究所,不過,根據人力業者調查,八成企業認為碩士無用,只給碩士畢業生的工作表現六十八分,比大學畢業生低兩分。但近三成大學生還是表示,會繼續攻讀研究所,四成一認為有碩士學歷比較容易找到好工作。
根據調查,企業員工中,一成二是碩士,起薪平均比大學生多3,812元。企業願意給商業及管理相關科系、工程相關科系的碩士起薪較高。如以職缺來看,以財會稅務、研發製程、法務人資類最愛碩士。
以投資報酬率來看,讀研究所平均花費高達103萬元,碩士畢業生的期望月薪為40,070元,必須不吃不喝、連續工作兩年多,才有辦法賺回來。
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研究所,集中在台大、清大、成大、交大、政大;至於技職院校研究所,則是以台灣科大、台北科大、高雄第一科大、雲林科大與朝陽科大較多。
雖然企業普遍認為能力與學歷不成正比,但企業還是認為碩士員工在專業能力(54%)、邏輯推理(48%)、獨立思考(40%)等方面表現較突出;不過,碩士員工對唸研究所看法兩極化,有三成九認為能學到專業知識,也有三成五認為所學技能和職場有所落差,但七成不後悔唸研究所。
人力業者發現,中大型企業仍會依照學歷給予敘薪,一般會有三千到六千元的差異,但以後的升遷還是要看工作表現。事實上,像是記者、行銷人員、服務業等工作,經歷比學歷重要,理工、財會、法務等,唸研究所較有加分效果。
但有一點也是學生要注意的,如想從事專業門檻高的工作、有晉升管理職的企圖心,最好繼續升學。讀冷門研究所對求職沒有幫助,反而可能讓企業因為求職者有碩士學歷而不敢聘用。
--
其實我轉這篇文章的重點是,
這是2006年與2010年的文章比較.
期間已經過了快五年,
現在的變化也如同文章所述,
2006年我剛畢業,
投履歷只能投小貿易公司,
願意讓我做事的我就直接去做了,
也沒什麼好選擇的......
現在,
我這新公司還在徵人,
無時無刻,主管都在面試,
剛好有機會拿應徵表給人資,
瞄了一眼面試者資料......
75年次,美國XX大學碩士,私立大學學士,
沒有工作經驗......
他得到了來筆試的機會.
我昨天才在跟被fire後去念碩士的學長聊,
是不是我也該去考個EMBA?
他笑說我已經講四五次了,
等到我講十次的時候,
他就要叫我兌現了.
恩,等我工作十年就去考吧.
--
我學妹昨天去澳洲打工遊學,
預計一年後回來,
另ㄧ個朋友五月也要過去,
趁著是最後一年的機會.
他們都是放下工作,
準備在年輕時好好去國外看看,
雖然不見得對未來工作有用,
但是似乎,如果不趁現在做,
未來大概三十年後還不曉得能不能出去.
學妹出國前我們相約吃早餐,
她憂慮著回國時要怎麼找工作,
面試要如何說服主管......
如果說,這一年有收穫,
那不需要說服主管,你自己ㄧ定會更有自信.
只怕到時候兩頭空什麼都沒有.
就像我去年半年遊走各地,
該看的,該玩的,該生病的,該墮落的,
都做完了......
所以現在可以定下心來好好工作.
這個公司很難留人,
很多人三個月就受不了走了,
不過已經有工作經驗後再來的人,
通常都留的住,
這我相信,
因為我想我會是其中的ㄧ員.
雖然我總在笑進公司就發本聖經要我們背,
但不可否認的,有些東西是有它的道理,
就像經驗累積跟樹木的成長一樣,
要雄壯,就要經年累月的吸收養分.
(雖然現在沒在工作ㄧ直上課實在很無聊)
至少可以花很多時間思考,
很久沒有這麼多時間可以思考這些邏輯的問題了.
奇怪的公司,
難怪可以在這變形的社會活的好好的.
希望五年之內都不用面試.
給需要找工作的人,
準備充分才會有自信,
有自信,才能讓人相信.
留言列表